书 记 致 辞
各位网友: 欢迎访问湘潭县委、县政府新闻综合门户网——365bet官网开户网址。 湘潭县历史悠久。境内荆洲老虎坑、锦石乡堆子山发现大溪文化时期聚落遗址,证明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县内先民已由狩猎、采集活动,进入畜牧、水稻生产,形成定居。这片古老的沃土,早在商周以前就已进入了古代文明时代,成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秦汉以后,湘潭县先后属临湘县、湘南县、隶长沙郡、衡阳郡。唐天宝八年,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潭州。至此,县境初定,各地相符。明清时期,湘潭文化发达,商贸活跃,经济繁荣,被称为“天下第一壮县”,并获得了“小南京”、“金湘潭”、“湖南巨镇”的美誉。 1949年湘潭和平解放,设立湘潭县人民政府,县域总面积4586平方公里。后因城区、韶山等区域相继划出,湘潭县有县无城,长年寄居于湘潭市区内。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湘潭县重建县城。1995年,县治移址于易俗河镇。 湘潭县南接衡山,北连洞庭,山川秀美,地灵人杰。境内涟水、涓水穿流而过,汇入湘江,沿途景色怡人,美丽的湘江绕县城而过,如诗如画。县内乌石峰,为南岳72峰之一,高耸入云,钟灵毓秀。位于黄荆坪的隐山,又名龙山,龙王山,历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海拔437米。因北宋大文学家、大理学家周敦颐隐居讲学而得名,并因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讲学授徒,创立湖湘学派,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至此,曾亲笔御书“天下隐山”。有着美丽传说的仙女山,绿树葱茏,杉松成荫,百鸟啁啾,留下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等文人居士的足迹。县城易俗河湘江边的金霞山,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无论是朝霞或夕照,均重光四射,景色如画。 湘潭县还是块“无荒山、无浊水”的清绝之地,吸引过历代的文人雅士,如褚遂良、杜甫、刘禹锡、杜荀鹤、韦迢、许浑、米芾、周敦颐、朱熹、张栻等等,都曾在这里抒怀吟唱。“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出污泥而不染,浊清莲而不妖”这些隽永的诗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绝唱。 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湘潭县人书写了辉煌的一页。鸦片战争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救民之道,刘道一、秋瑾等志士则扛起反清大旗,直接领导推翻帝制的斗争。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帅彭德怀、党的工人运动领袖罗亦农均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罗学瓒、彭公达、林蔚、杨昭植等一批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写下辉煌的历史篇章。在科学界、教育界、文艺界中,湘潭县也涌现不少著名人物,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使他一步一步地登上了世界文化名人之巅。 湘潭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铅、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铁、金、高岭土、白云石和矿泉水等。有“锰都”之称。湘潭县还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湘莲种植源远流长,湘潭白莲珠圆玉润,营养丰富,享有“水上人参”的美誉 。汉代以后皆为历朝贡品, 1979年确定为国家级湘莲出口基地县,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湘莲之乡”,成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真实写照。湘潭县素有“江南粮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1995年实现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过吨粮。2004年被评定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湘潭县还是有名的生猪生产大县,年出栏生猪224万头,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五。 县治移址易俗河镇,建立新县城以来,新县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县内已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红燕化工有限公司、五洲通药业集团的年产值过亿元,以胖哥食品为龙头的众多槟榔加工企业的落户,使湘潭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槟榔加工基地。县城内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拥有公办、民办学校20多所,五万多学生,以县一中为龙头的高中、职高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和骄人的育人业绩吸引了省内外越来越多的学子求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建省级文化大县,建设了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大批文体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异彩纷呈。 今天的湘潭县,正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展示在国内外友人面前,为加速经济的发展,湘潭县确立了“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经济总量翻番,跻身全省十强”的发展战略。今年,正值彭德怀诞辰110周年,我们将本着热烈、简朴的原则,开展一系列庆典活动,我们热忱地邀请广大客商来湘潭县考察投资置业。欢迎各位网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湘潭县的发展献计献策,共筑湘潭县美好的明天!
|